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信息 > 首页头部 > 正文
  • 朋友圈
  • 微 信
  • 微 博
  • 收 藏
抄底要谨慎 光伏发展基本面探析
发表于:2013-12-30 09:45:30
来源:索比太阳能光伏网作者:吕蓬瀛

这几年,经济界对“抄底”这两个字已不再陌生。这个香港股市评论员常用的名词,如今已被广泛引申为企业家在某个行业处于市场低谷时借机介入的战略性投资行为。在此举三个著名的案列:一、2010年3月日,恒大集团在中国足球大环境因为反赌扫黑跌入谷底,一些投资人纷纷撤离足球圈的时候,突然宣布向广州足球俱乐部注资一个亿。二,2013年11月,在中国政府限制三公消费,高档白酒市场陷于寒冬,茅台集团市值缩水4000亿之际,宗庆后高调宣布投资白酒行业。三,在欧美联袂对中国光伏实行“双反”的围剿期间,台湾首富郭台铭和顺风光电新控股人郑建明相继出手布局光伏,收购昔日豪门尚德与赛维,两者总体投资概算均在千亿元左右。在上述抄底案列中,恒大足球俱乐部这支当年中国次级联赛的球队,如今一跃成为亚洲足坛的新霸主。宗庆后用差异化战略制造百元茅台,利用娃哈哈极其强大的营销网络,祈求再创辉煌也是大概率的事。唯有富士康和顺风光电的投资让人们心生疑窦。如果他们的投资计划可以算是投资的开始那道是无所谓,但是如果他们现在真的把真金白银砸进去的话,套用证券业的一句术语,那他们就会被深套其中。尽管近年来笔者一直在期待光伏产业抄底者的出现,尽管富士康和顺风光电也早已高调抄底光伏,但是从我国光伏产业生存发展环境总体上判断,我还是坚持认为,光伏抄底为时尚早,抄底企业仍需谨慎。大家不妨从以下基本面进行分析:

一,供大于求市场的格局远远没有改变,库存去化和产能去化还会迫使一批企业退出,抄底还为时过早。

据2011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光伏直接产能约为15GW左右,可以释放的产能预计在20GW以上。至2012年底由于欧洲市场出口萎缩,很多光伏企业被迫停产,累积的库存也当在10GW以上。2013年,针对欧盟“双反”,国内光伏电站建设有所起色,加上尚德和赛维的破产,但是市场供大于求的格局依然没有丝毫改变,光伏的产能和库存依然像“堰塞湖”那样威胁着整个光伏产业的安全。按这样严峻的市场形势,光伏产业在产能去化,库存去化方面还必将淘汰一批企业。当前国家对光伏产业支持的前提是确保产能在合理的范围内,所谓合理的范围,按笔者的预判大约在每年10GW左右,其中国内市场占40%,出口占60%。现在光伏企业淘汰远没有到满地找“牙”的时候,尚德和赛维的破产只是掉了两颗“当门牙”而已。如果投资者在这个时候企图抄底,可能也会在真正的市场恐惧到来的时候遭遇“滑铁卢”。有一个事实摆在人们面前,无论是富士康还是顺丰光电,其抄底的一只脚还是踩在产能这个“地雷”上。他们的抄底也许会进一步加快市场的整合步伐,但是螳螂在前,黄雀在后,说不定那一天自己也成了被战略兼并的对象。

二,我国光伏产业10年来形成的诸侯争雄的格局,直接导致社会化生产的分工不明晰,企业家在陶醉于全产业链霸业的时候,却被这个链条勒得死去活来。

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缺乏产业内部的分工合作,这个在大型光伏企业之间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有些企业家在制定战略目标的时候都企图独家做大,甩掉所有竞争对手。由于不接受社会化大生产分工理论,他们一开始就在电池和硅业的产能规模上长驱直入,在细分市场上决出高低。为了不受制于人,他们继而转向自闭式全产业链发展模式,甚至要求相关的供应商也要选边站队。当一个产业内部缺失了合作的条件和机制,其发展也就走向了畸形。做电池的把手伸向了上游的硅业,做硅片的也把自己的领域拓展到陌生的电池制造,产业上下游企业之间由合作走向割裂,自然给企业带来人才,技术,管理,资金等一系列的问题和风险。从这个意义来说,尚德和赛维的无奈破产根源于此。

毫无疑问,我国光伏产业的社会化分工严重不足,不仅影响了企业之间的合作,也影响到整个光伏产业今后的健康发展。现在的问题是,这个市场命题至今还困扰着整个光伏产业。从顺风光电一口气兼并尚德和赛维两家大型企业的战略意图来看,这家企业还在令人担心地步人后阵。但是富士康的介入又让人们看见另一种颠覆性力量,这家全球最大的代工企业,极有可能把企业定位在硅片切割和电池组件加工上。富士康如果是这样选择,那对现有企业的生产模式又将是一种挑战和威胁。反过来如果现有企业不买富士康的账,那么富士康又该做何种选择呢?抄底光伏的企业,今后究竟是像顺风光电那样全盘继承现有的全产业链模式,还是走富士康那样在加工领域走更专业的道路?这个问题值得全行业慎重对待和思考。抄底的企业如果连这个问题都搞不懂,分不清,其风险之大,毋庸赘述。当然抄底光伏的企业也可以在终端市场有所作为,富士康和顺风光电也有这个方面的战略计划,但这个是另外的话题了。

三,尽管近年来政府扶持光伏产业的政策利好不断,但是如果不清楚政府,市场,企业等诸多方面的博弈关系,企业盲目抄底光伏有可能会陷于被动,难以自拔。

笔者观察我国对光伏产业的态度,可以套用 “有所作为,有所不作为”这样一句话。把光伏产业纳入新兴战略产业,这个就是政府支持光伏产业的态度,也是政府的作为之所在,比如允许民营企业准入,鼓励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支持光伏产品出口,同时适时规划启动国内光伏电站建设。。2010年内蒙古光伏电站建设项目经过招投标,结果竞标企业报出了每瓦0.72元的竞标价。通过市场之手获得“价格底”,这个就是政府与市场博弈的结果。同年国家又推出数十项有补贴政策的金太阳电站工程,招标以后结果在第二年遭遇大面积废标,这个也是政府与市场博弈的结果,让政府探到了“市场底”。今年10月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实施“双反”,李克强总理亲赴欧洲谈判,成功遏制了欧盟的贸易摩擦。这个让企业家看见了“政府底”。可以说政府,市场和企业三者之间始终存在着非常敏感的博弈关系。但是光伏产业的发展最终体现在市场终端的电站建设上。2011年笔者曾在采访中请教一位光伏电站专家,按照国家对光伏电站建设的补贴政策,企业还能盈利吗?结果专家回答道:由于大型光伏电站大多建设在西北沙漠上,只要风沙一挂就会影响光伏发电质量,国家这点补贴,风一刮就被刮走了。企业要想盈利,就必须想办法提高电池的观点转换率。这次采访让我第一次觉得光伏的江湖水很深很混,从此很少谈论光伏电站建设。期间也有很多媒体朋友和光伏业内的朋友与我讨论抄底光伏的最佳时机,我的观点是看准三点:一是看欧洲的经济复苏情况。二是看国内市场可以具体到量化的电站增长计划。三是看有否一个操作性很强的可以在一定阶段里稳定执行的价格补贴政策。如果仅仅因为是看见政府近期出台的一些扶持政策,或者是看见一些企业大胆抄底光伏而冒然跟进,那就完全有可能使自己陷于完全的被动。什么时候我们的企业可以大胆抄底,我们要看盘踞在市场终端的电力央企是否真正抄了民营光伏企业的底。但现在还看不到。

结论:我国光伏产业面临最佳发展的战略机遇,也面临深水区,急需完成旨在打破利益垄断的顶层设计。健康和谐的产业环境才是投资成功的最大保障。基于这个认识,我们现有的一些停产复工的光伏企业和正准备抄底市场的企业最好凝神屏气,伺机而动。从光伏的基本面来看,现在还远未具备市场抄底的条件,我们的企业家还是以淡定为好,能够自觉遏制投资冲动,相信也会在日后稳步崛起。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阳光电源
  • 日榜
  • 周榜
  • 月榜
投稿与新闻线索联系:010-68027865 刘小姐 news@solarbe.com 商务合作联系:010-68000822 media@solarbe.com 紧急或投诉:13811582057, 13811958157
京ICP备10028102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许可证:京ICP证120154号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亦庄经济开发区经海三路天通泰科技金融谷 C座 16层 邮编:10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