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比光伏网-光伏行业全媒体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光伏大数据 » 光伏政策库
国家能源局印发能源技术创新“十三五”规划
打印
收藏
 近日国家能源局印发了《能源技术创新“十三五”规划》,规划指出,围绕由能源大国向能源强国转变的总体目标,瞄准国际能源技术发展的趋势,立足我国能源技术发展现状及科技创新能力的实际情况,从 2016 年到 2020 年集中力量突破重大关键技术、关键材料和关键装备,实现能源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能源产业国际竞争力明显提升,能源技术创新体系初步形成。全文如下: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能源技术创新“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各有关中央企业:

为践行能源“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战略思想,贯彻能源发展规划总体要求,进一步推进能源技术革命,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国家能源局组织编制了《能源技术创新 “十三五”规划》,现印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附件:能源技术创新“十三五”规划

国家能源局

2016年12月30日

能源技术创新“十三五”规划

前 言

《能源技术创新“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要求,旨在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增强能源自主保障能力,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优化能源结构,推进能源技术革命。《规划》分析了能源科技发展趋势,以深入推进能源技术革命为宗旨,明确了 2016 年至 2020 年能源新技术研究及应用的发展目标。按照当前世界能源前沿技术的发展方向以及我国能源发展需求,聚焦于清洁高效化石能源、新能源电力系统、安全先进核能、战略性能源技术以及能源基础材料五个重点研究任务,推动能源生产利用方式变革,为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提供技术支撑。

本《规划》是《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 年)》在“十三五”期间的阶段性目标,是未来五年推进能源技术革命的重要指南,按照应用推广一批、示范试验一批、集中攻关一批的要求,针对能源技术创新中亟需突破的前沿技术规划了重点任务。

一、能源科技发展形势

随着新一轮工业革命兴起,应对气候变化日益成为全球共识,能源技术正在成为引领能源产业变革、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源动力。尊重能源科技创新规律,把握世界能源技术发展趋势,重视能源科技创新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提高能源技术创新能力和装备制造水平,通过能源技术革命促进能源生产和消费模式的转变已成为我国能源产业历史性选择。

(一)世界能源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

当前,以新兴能源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兴起,正在并将持续改变世界能源格局。非常规油气和深水油气、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可再生能源、智能电网、安全先进核能等一大批新兴能源技术正在改变传统能源格局。

传统能源的清洁高效开发、转化、利用成为主要发展趋势。在勘探开发领域,页岩油气和致密油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成为油气产量的新增长点,复合开采成为整个石油开采的主要方向,深水油气勘探开发向海底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在加工利用领域,劣质原油提质技术、清洁燃油生产技术、煤基多联产技术、煤气化技术、煤制化学品正成为能源科技主攻方向。火力发电技术正朝着清洁、高效、节能、节水的方向发展,主要国家均在开展 700℃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研发,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技术、碳捕集与封存技术、富氧燃烧技术正在快速发展。

可再生能源发电与现代电网的融合是世界能源可持续转型的核心。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继续沿着高效率、低成本方向持续进步,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开始规模化示范;风力发电继续向大型化、智能化和高可靠性方向发展,远海和高空风能开发开始提上日程;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技术朝着多能互补、冷热电联产综合利用方向发展。现代电网向着智能化、混合化的方向发展,呈现大电网和微型电网并行发展的格局,融合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微电网技术、直流电网模式及交直流混合电网模式成为未来电网形态的重要趋势,大容量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直流电网技术和超导直流输电技术等均得到快速发展,先进电力电子装置在可再生能源发电和智能电网建设方面发挥关键性作用,多种储能技术已进入应用阶段但还需提升经济性。

核能利用的关键是安全。不断完善的第三代核电技术逐渐成为新建核电机组的主流,第四代核电技术、模块化小型堆技术、先进核燃料及其循环技术正在快速兴起,对在役核电机组进行延寿也是核电发展的重要环节。


能源基础材料是能源技术发展的基石。燃煤发电机组和燃气轮机对高温材料、大型构件用金属材料提出了更高要求,安全先进核电的发展需要更可靠的核级材料,对可再生能源高效利用的需求促使新型高分子材料、新型电池材料不断涌现,能源转换和传输形式的发展带动了新型储能材料、高效催化剂材料、先进电力电子器件的创新。

在战略层面,主要能源大国均制定政策措施加强技术创新,积极部署发展清洁能源技术,着力通过提升能源产业结构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欧盟通过制定《2050 能源科技路线图》提出太阳能、风能、智能电网、生物能源、碳捕集与封存、核聚变以及能源效率等为主攻方向的发展思路,突出可再生能源在能源供应中的主体地位。日本先后出台《面向 2030 年能源环境创新战略》和《能源基本计划》,提出能源保障、环境、经济效益和安全并举的方针,继续支持发展核能,推进节能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储能技术,规划绿色能源革命的发展路径。美国发布了《全面能源战略》,并陆续出台提高能效、发展太阳能、四代和小型模块化核能等清洁电力新计划。

纵观全球能源技术发展动态和主要能源大国推动能源科技创新的举措,可以得到以下结论和启示:一是能源科技创新进入高度活跃期,新兴能源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快对传统能源技术的替代,对世界能源格局和经济发展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二是绿色低碳是能源科技创新的主要方向,重点集中在传统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核能安全利用、能源互联网和大规模储能技术、先进能源装备及关键材料等领域。三是世界主要国家均把能源技术视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突破口,制定各种政策措施抢占发展制高点,增强国家竞争力并保持领先地位。

(二)我国能源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

“十二五”期间,我国能源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和装备国产化水平显著提升,部分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还需紧跟能源产业转型升级步伐,集中力量突破重大关键技术瓶颈,为全面构建我国安全、绿色、低碳、经济和可持续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提供技术支撑。

非常规和难开采油气勘探开发应用总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基本形成适合我国陆相储层的有效致密气勘探开发技术,初步掌握浅层海相页岩气成套开发技术和致密油开发关键技术,高煤阶煤层气勘探开发技术基本成熟,3000 米深水半潜式钻井船等装备实现自主化,建立了浅层超稠油油藏经济高效开发技术体系。煤炭绿色开采和高效利用快速发展,年产千万吨级综采成套设备、年产 2000 万吨级大型露天矿成套设备实现国产化,智能工作面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煤制清洁燃料和化学品技术、低阶煤分级分质利用得到快速发展,煤炭气化、液化、热解等已实现产业化。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千万吨级炼油技术,劣质油加工技术取得突破。生物质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初见成效。超超临界机组实现自主开发,大型循环流化床发电、大型 IGCC、大型褐煤锅炉已具备自主开发能力,CO2利用技术研发和 CO2封存示范工程顺利推进。燃气轮机设计体系基本建立,初温和效率进一步提升,天然气分布式发电开始投入应用。

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已显著缩小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光伏、风电等产业化技术和关键设备与世界发展同步。晶体硅太阳电池产业化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形成晶体硅太阳电池产业化技术体系;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建立了大功率风电机组整机设计制造技术体系,3~6MW 的海上风电机组实现示范应用,大型风电场运行管理等关键技术开始实际应用。

电网的总体装备和运维水平处于国际前列。电网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不断深化,特高压输电技术处于引领地位,掌握了 1000kV 特高压交流和±800kV 特高压直流输电关键技术。已建成多个柔性直流输电工程,智能变电站全面推广,电动汽车、分布式电源的灵活接入取得重要进展,电力电子器件、储能技术、超导输电获得长足进步。

核电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保持同步。三代核电技术研发和应用走在世界前列,四代核电技术、模块化小型堆、海洋核动力平台、先进核燃料与循环技术取得突破,可控核聚变技术得到持续发展。

“十二五”期间我国能源技术创新为打造新型能源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但与新时期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革命的战略目标还有较大差距,突出表现为:创新模式有待升级,引进消化吸收的技术成果较多,与国情相适应的原创性成果不足;创新体系有待完善,创新投入的低收益问题仍较为突出;部分关键核心技术装备仍受制于人,重大能源工程依赖进口设备的现象仍较为普遍,技术“空心化”和技术“对外依存度”偏高的现象尚未完全解决。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大力推动能源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关键时期,通过不断创新发展思路,不断健全能源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夯实能源科技创新基础,集中力量突破重大关键技术瓶颈,以科技为先导,引领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的重大变革,按照应用推广一批、试验示范一批、集中攻关一批的发展路径推动能源技术革命,重点发展清洁高效化石能源技术、新能源电力系统技术、安全先进核能技术、战略性能源技术、能源基础材料技术等,是未来五年我国能源科技创新的重大使命。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践行我国能源安全发展的“四个革命、一个合作”战略思想,推动能源技术革命,带动产业升级。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2016-2030)》和《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关于构建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的要求,应用推广一批相对成熟、有需求、有市场、成本低的技术,确保“十三五”提高能源效率、调整能源结构目标的实现;示范试验一批有一定技术积累,但工艺路线、经济性和市场可接受性有待验证的技术,探索技术定型、大批量生产的路径,为“十三五”及今后的能源转型提供技术支撑;集中攻关一批前景广阔、但核心技术仍需突破、亟待集中力量攻关的技术,为 2030 年前实现能源技术革命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坚持自主创新。必须把自主创新摆在能源科技创新的核心位置,强化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以自主产权的关键技术重大突破,引领能源产业加快发展。

坚持市场导向。建立市场导向的技术创新机制,以企业为创新主体,以需求为创新指引,发挥市场在科研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整体效能。

坚持重点突破。以国家能源安全和重大能源战略为导向,充分发挥国家示范工程、科技重大专项的引领和带动作用,以重点领域科技创新支撑新兴产业发展。

坚持统筹协调。健全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建立研发、应用、产业化紧密结合的创新链条,推动重大技术研发、重大装备研制、重大示范工程和技术创新平台“四位一体”协调发展机制,利用国际国内科技资源实现开放式发展。


(三)发展目标

围绕由能源大国向能源强国转变的总体目标,瞄准国际能源技术发展的趋势,立足我国能源技术发展现状及科技创新能力的实际情况,从 2016 年到 2020 年集中力量突破重大关键技术、关键材料和关键装备,实现能源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能源产业国际竞争力明显提升,能源技术创新体系初步形成。

在清洁高效化石能源技术领域,促进煤炭绿色高效开发,实现致密气、煤层气和稠重油资源的高效开发,推动页岩油气、致密油和海洋深水油气资源的有效开发。掌握低阶煤转化提质、煤制油、煤制气、油品升级等关键技术。进一步提高燃煤发电效率,提高燃煤机组弹性运行和灵活调节能力,攻克多污染物一体化脱除技术,整体能效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新能源电力系统技术领域,重点攻克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分布式并网和大规模外送技术、大规模供需互动、多能源互补综合利用、分布式供能、智能配电网与微电网等技术,在机械储能、电化学储能、储热等储能技术上实现突破,提升电网关键装备和系统的技术水平;掌握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为主的能源系统关键技术,开展海洋能、地热能利用试验示范工程建设,实现可再生能源大规模、低成本、高效率开发利用,支撑 2020 年非化石能源占比 15%的战略目标。

在安全先进核能技术领域,建成自主产权的先进三代压水堆示范工程,掌握大型先进压水堆、高温气冷堆、快堆、模块化小型堆关键技术,钍基熔盐堆研究取得突破,深入研发先进核燃料技术、乏燃料及放射性废物先进后处理技术,建立适合我国大型压水堆核电厂延寿论证的技术体系。

在战略性能源技术领域,掌握微型、小型燃气轮机设计、试验和制造技术,实现中型和重型燃气轮机的设计、试验和制造自主化;突破高能量密度特种清洁油品关键技术,建设煤制油、生物航空燃油等示范工程;超导输电、储能装置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现氢能、燃料电池成套技术产业化;可控核聚变、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利用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能源基础材料技术领域,研制出高温金属材料及核级材料,进一步提高光伏组件用高分子材料、储能用电极材料等技术参数,大幅降低成本,实现新型节能材料走向市场应用;掌握多种高效低成本催化材料生产技术。

在能源生产、输送、消费等各环节开展先进节能技术的研究,通过技术升级和系统集成优化实现能源利用效率明显提升、单位能耗明显下降。

三、重点任务

围绕“十三五”期间我国能源产业发展重大需求,着眼推动能源技术革命,聚焦形成五个重大能源科技专题,每个技术领域按照应用推广一批、示范试验一批、集中攻关一批进行任务分类。本章节中,集中攻关类以 G 代表(共 70 项),示范试验类以 S 代表(共 48 项),应用推广类以 T 代表(共 31 项),重点任务共计 149 项。

(一)新能源电力系统技术

在可再生能源利用领域,研究 8MW-10MW 陆/海上风电机组关键技术,建立大型风电场群智能控制系统和运行管理体系;突破高效太阳能电池的产业化关键技术,发展新型太阳能电池技术,持续提高光伏发电系统的能量转换效率、经济性和智能化水平;完善大型太阳能热发电站高效集热和系统集成技术,实现可全天运行的 100MW 级电站商业化运行; 开展复杂条件下水电开发相关技术研究;开展海洋能、地热能利用关键技术及装置研发和示范工程建设。

在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及传输领域,重点突破大型可再生能源基地和大量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并网、特高压直流与柔性输电核心技术与装备等关键技术;进一步提升电网和互联网信息的相互融合,源网荷协同水平;在现代信息通讯技术的运用、新型电力设备制造及传统电力设备的智能升级等方面持续取得进展。

立足于电力系统调峰和电能质量管理需要,推动压缩空气储能、液流电池、钠硫电池、锂电池和飞轮储能等多种储能技术发展,在大容量储能等技术上实现突破。推进能源互联网建设,加强智能配电与用电网络建设,促进分布式能源和多能互补式发电项目在微网中的利用,开展能源互联系统运营交易技术研究。

本规划在可再生能源利用、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与传输、储能与能源互联网等领域部署 13 个集中攻关项目、15 个示范试验项目、10 个应用推广项目。

1.可再生能源高效利用

集中攻关类

新型高效低成本光伏发电关键技术

研究目标:研制出新型高效低成本光伏电池,突破大型光伏电站设计集成和运行维护关键技术,掌握 GW 级光伏电站集群控制技术。

研究内容:主要开展包括碲化镉、铜铟镓硒薄膜、硅薄膜等太阳能电池产业化技术研发、大面积柔性硅基薄膜电池组件的规模化生产工艺研发,以及Ⅲ-Ⅴ族化合物电池、铁电-半导体耦合电池及铁电-半导体耦合/晶体硅叠层电池、钙钛矿电池、染料敏化电池、量子点电池、新型叠层电池、硒化锑电池、铜锌锡硫电池等新型电池的研究和探索,着力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研究多类型分布式光伏系统设计集成技术及示范,开展大型光伏电站及光伏发电站集群的设计、控制、运维及并网技术研究。

起止时间:2016-2020 年

复杂条件大型水电工程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目标:掌握高地震烈度区、超深覆盖层等复杂建设条件下超大型地下空间工程技术、地质灾害防治技术。

研究内容:针对高地震烈度区、超深覆盖层等复杂建设条件下水电工程,重点研究超大型地下洞室群工程技术,深埋长大输水隧洞工程技术,高压水道衬砌结构和高压灌浆工程技术,高强度、大体积混凝土温控和防裂技术,高地震烈度区、超深覆盖层坝基处理工程技术,超高坝筑坝技术研究,高边坡爆破开挖与支护技术,地质预报与防护技术、高外水压力地下突涌水治理技术、超高地应力条件下施工技术等。

起止时间:2016-2020 年


流域梯级水电站综合管控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目标:掌握流域梯级水电站安全运行、生态环境监测关键技术。

研究内容:研究流域梯级水电站安全与应急、防恐防暴关键技术,基于水文预报情况的流域梯级电站群多目标联合优化调度关键技术,梯级水电站深度开发、改造、退役技术。研究基于陆气耦合模式的流域梯级水库群分布式水文预报系统关键技术,梯级水库群防洪减灾预警预报系统关键技术。构建流域环境监测体系和数据库平台,动态监控并掌握流域水电开发生态环境演变规律。

起止时间:2016-2020 年

水电工程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目标:掌握水电环保关键技术、生态重建与修复技术。

研究内容:研究流域生态环境监测和生态调度技术,水温、水生生境修复、过鱼、库区消落带治理、珍稀特有鱼类人工驯养繁殖、河流和水库生态重建与修复等水电工程环境保护关键技术,以及高寒地区施工过程水土保持、施工结束场地清理与还原等水土保持关键技术。

起止时间:2016-2020 年

示范试验类

8-10MW 等级及以上的超大型海上风电机组示范工程

研究目标: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8-10MW 等级及以上的海上风电机组及关键部件,并进行工程示范。

研究内容:研发 8-10MW 等级及以上海上风电机组的整机优化设计与制造技术、超大型海上风电机组关键部件设计制造技术,以及超大型海上风电机组基础、塔筒设计及运输、吊装和电网接入等关键技术;开发超大型海上风电机组先进测试技术与测试平台。

起止时间:2016-2025 年

大型太阳能热发电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研究目标:突破 100MW 级太阳能热电联供电站关键技术,掌握中高温固体储热技术,实现太阳热发电站的全天候运行。

研究内容:研究大型太阳能热发电及热电联供电站设计技术与关键部件设计制造技术,研究太阳能热电联供高效梯级利用技术,研究大容量熔融盐储热及储热混凝土和储热陶瓷、多模块固体储热系统集成与优化运行技术

起止时间:2016-2025 年

生物质集中高效热电联产及多能互补技术示范

研究目标:开展 10MW 规模的分布式生物质热解-气化燃气轮机发电技术的示范试验,并突破生物质与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多联供综合利用关键技术,建成 10000 方/天级的大型生物质制气工程和多能互补综合利用示范工程。

研究内容:研究分布式燃料高效热电联产技术,主要包括热解炉与气化炉间的最佳配套技术、热电联产系统的清洁和环保技术。研究生物质能与多种能源互补利用技术,重点开展生物燃气高效制备研制及其与太阳能综合利用的关键技术。

起止时间:2016-2025 年

大型抽水蓄能电站关键技术示范与推广

研究目标:掌握大型抽水蓄能机组设备制造与系统集成技术,并开展示范工程建设。

研究内容:重点研究高水头、大容量抽水蓄能机组设备自主化,高水头大 PD 值埋藏式钢管和钢岔管设计,大型可变速抽水蓄能机组关键技术,大型抽水蓄能机组配套设备与系统集成技术,海水抽水蓄能电站关键技术,抽水蓄能电站与新能源、核电等多能互补联合运行技术。

起止时间:2016-2020 年

海洋能利用关键技术及示范工程

研究目标:研制波浪能、潮汐能、潮流能、温差能利用装置,建设波浪能、潮汐能、潮流能发电示范工程。

研究内容:研究波浪能利用关键部件设计制造技术、海上生存能力技术,研究高转换率波浪能发电技术,研发波浪能发电装置,开展百千瓦级波浪能发电示范工程建设。推进潮汐电站方案设计及优化、万千瓦级低水头大流量水轮发电机组设计与制造、潮汐能环境影响评价及预测、电站运行控制等关键技术研究,开展万千瓦级潮汐能发电试验示范工程建设。研发适合潮流资源特点的高效率叶轮,突破发电机组水下密封、低流速启动、模块设计与制造等关键技术,研发兆瓦级潮流能发电装置,开展兆瓦级潮流能发电示范工程建设。研究温(盐)差能发电热力循环技术,研制温(盐)差能实际海况试验样机。

起止时间:2016-2020 年

干热岩开发利用技术示范工程

研究目标:掌握干热岩开发关键技术,建成 100kW 级干热岩发电示范。

研究内容:研究靶区定位和探测的技术设备、大体积压裂技术设备及配套施工工艺;突破人工裂隙发育延伸控制技术及施工工艺、裂隙网络优化技术、宽负荷耦合发电技术、干热岩中高温发电工艺,开发高效热电转换发电设备,建设小型干热岩发电试验装置。

起止时间:2016-2020 年

应用推广类

碳纤维复合材料风电叶片及其抗冰技术应用研究

研究目标:开发碳纤维复合材料风电叶片新产品,建立百套量级的碳纤维复合材料风电叶片和抗冰风电叶片生产线。

研究内容:开展大尺寸、大厚度碳纤维复合材料主承力件成型技术工程应用研究、碳纤维复合材料风电叶片热载荷与力学载荷综合作用研究、碳纤维复合材料风电叶片结构优化设计、碳纤维复合材料抗冰风电叶片系统优化设计,建立碳纤维复合材料风电叶片制造标准化平台。

起止时间:2016-2020 年


5-6MW 等级大型海上智能风电机组应用推广

研究目标:降低海上风电场的度电成本,实现大型海上风电机组安装规范化和机组运维智能化。

研究内容:实现关键部件的国产化设计、制造与测试应用技术,完善高可靠性低度电成本海上风电机组整体优化设计技术,应用推广大型海上风电机组的基础工程设计和建造技术,以及大型海上风电场的智能化监控运行维护技术。

起止时间:2016-2020 年

高效、低成本晶体硅电池产业化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

研究目标:实现 HIT、IBC 等电池国产化,晶体硅电池效率≥23%,建成 HIT 电池和 IBC 电池的 25MW 示范生产线。

研究内容:开展低成本晶体硅电池国产化技术攻关,包括关键材料、工艺、装备以及配套辅材的国产化;进行 HIT 太阳能电池产业示范线关键技术研究和示范,进行 IBC 电池产业示范线研究,并实现规范化、产业化;掌握产业化高透太阳能电池用玻璃制备技术。

起止时间:2016-2020 年

2.储能与能源互联网

集中攻关类

新型高效电池储能技术研究

研究目标:开发出低成本、长寿命、高安全、高能量密度锂电池,建立低温化、高安全性和高性能的钠硫储能新体系,掌握高性能铅炭电池制备关键技术;突破大型机械储能关键技术,建立示范系统;研制出高能量密度、长寿命、低成本固态化学电池。

研究内容:研究水系锂电池、凝胶锂电池、固态锂电池以及锂硫电池技术的电极材料及规模制备技术,新型钠、硫体系储能系统的关键技术,低电阻、高可靠性铅炭电池电极板的制备工艺技术,大容量机械储能(如飞轮储能、压缩空气储能)的系统结构、控制、大功率高效电机及变流等关键技术,以及固态电化学储能电池的关键材料匹配、电芯设计、电芯规模制造关键技术。

起止时间:2016-2022 年

大规模高渗透率分布式电源并网集成和控制技术

研究目标:突破渗透率 30%以上的大规模分布式电源规划布局、并网集成和运行控制关键技术,实现用户侧多能源融合和高效利用。

研究内容:开展风光等资源监测和电源功率预测研究,开展大规模分布式发电及储能与配电网交互影响研究,研究分布式发电系统新型变流控制技术、分布式电源群控群调关键技术、基于虚拟电厂的高渗透分布式电源消纳技术,以及适应分布式电源、零售电等大规模应用的新型互动营销技术。

起止时间:2016-2020 年

能源互联系统运营交易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目标:建立能源流与信息流融合的协同控制技术,建立多元化能源商品交易平台。

研究内容:研究多能融合能源系统的整体建模及分析技术,研究面向电网、气网、热网等的多物理量信息归一化处理技术,研究多能源形态能量的量测、计算、预测及控制技术,研究多能融合能源系统中支持虚拟电厂及需求响应的动态平衡技术;研发支持多元交易主体、多元能源商品复杂交易类型的能源交易平台,研究支持分布式、并发式交互响应的实时交易方式和能源期货交易模式,研究互联网虚拟能源货币认证、定价、流通、交易与结算等关键技术。

起止时间:2016-2025 年

示范试验类

大容量长寿命钛酸锂储能电池及装置示范验证

研究目标:掌握低成本长寿命储能锂离子电池关键技术,建成 20MW/10MWh 钛酸锂电池储能示范系统,并投入示范运行,储能系统循环寿命达到 10000 次,成本低于 3000 元/kWh。

研究内容:研究长寿命钛酸锂材料、储能用锂离子电池设计及工艺、电池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研究开发钛酸锂电池模块结构设计、系统结构、散热设计方案、模块成组及连接技术,以及低成本、高可靠性储能系统管理控制设计技术;开展 20MW/10MWh 钛酸锂电池储能示范系统的建设;研究储能系统和电力系统联合控制方法和控制策略。

起止时间:2016-2020 年

MW 级以上大容量钠硫电池储能装置示范验证

研究目标:掌握大尺寸陶瓷电解质的低成本制备与产业化放大、金属/陶瓷/玻璃高温多相封装的产业化放大与稳定服役、MW 级以上大容量钠硫电池储能电站集成与运维技术,实现 1MW/8MWh 钠硫电池系统制造和电站实地示范运行。

研究内容:研发 Beta″-Al2O3陶瓷电解质制备工艺和设备、金属 /陶瓷/玻璃密封结合技术、连接技术以及批量化制备工艺和设备、高自动化精密激光焊接系统和标准工艺、铝质壳体防腐蚀涂层量产制备专用设备和工艺;研究中试规模(2-5MW/年)的铝质单体电池的批量制备的专用设备工具、工艺和检测方法;研发大容量模块设计与批量化装配技术、模块化集成技术、钠硫电池储能系统并网及监控技术、基于智能化管理模式设计技术;研发低温钠硫电池技术;开展不同应用领域的 MW 级储能电站的设计、控制与运维技术研究、钠硫电池运行性能评估等。

起止时间:2017-2020 年

10MW/100MWh 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示范

研究目标:突破 10MW/100MWh 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系统核心部件设计技术,建成系统工程示范,系统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研究内容:研发 10MW/100MWh 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系统中宽负荷压缩机和高负荷透平膨胀机、紧凑式蓄热(冷)换热器等核心部件的流动、结构与强度设计技术,以及系统集成及其与电力系统的耦合控制技术和示范系统的调试与性能测试技术。

起止时间:2016-2020 年


适应多种发电形式和用户主动影响的交直流配电网示范

研究目标:建设具备集成、互动、自愈、兼容的新形态交直流配电网示范工程。

研究内容:研发新型交直流变流装置;研究适应分布式电源高渗透率接入和“即插即用”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网运行控制技术、多场景优化调度技术、故障隔离与恢复技术;研究适应用户主动影响的配电网需求侧响应技术;研究小型化、低成本、快速可靠的适应多种发电形式和用户主动影响的配电网测控终端。

起止时间:2016-2023 年

能源互联网示范工程

研究目标:建设以智能电网为基础,与热力管网、天然气管网、交通网络等互联互通,电、热、冷、氢多种能源形态互相转化的能源互联网试验示范工程。

研究内容:建设高灵活性的柔性能源网络,接纳高比例可再生能源、促进灵活互动用能行为和支持分布式能源交易;研究标准化、模块化的不同能源网络接口设备,支持多种能源形态灵活转化、高效存储;研究电网、气网、热网等智能网络的协同控制调度技术;研究电、热、冷、氢等不同能源形态的量化评价方法,构建不同形式能源的能量品位统一量化模型,提出多能互补系统能量优化方法;研发气、热、电多物理量智能终端高级量测系统;研究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网络内不同类型储电、储热、储冷、储氢装置的优化协调控制方法,研发适用于多能源输入和输出的能源互联网能量管理系统。

起止时间:2016-2020 年

应用推广类

全钒液流电池储能产业化技术

研究目标:实施百兆瓦以上级全国产化材料全钒液流电池储能装置示范应用工程;建造 300MW/年液流电池产业化基地,实现规模化生产。

研究内容:开展全钒液流电池用高性能、低成本非氟离子传导膜的规模化制备,开展 30kW 及以上级高功率密度电堆、高集成度集装箱式 200kW 以上级的全钒液流电池模块的工程化技术开发;制定全钒液流电池标准。

起止时间:2016-2020 年

多能互补分布式发电和微网应用推广

研究目标:实现智能化分布式光伏应用、光伏微电网互联、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以及多能互补微网统一能量管理等的工程示范和推广应用。

研究内容:掌握区域性高比例分布式光伏发电设计集成、直流并网、功率预测及智能化技术,研究微电网内的储能系统及风、光、柴、水、燃气轮机等微电源标准通信交互模型,研发基于微电网标准化信息模型的微电网监控平台,形成典型的微电网网络结构和信息流设计实用范例研究微电网通信网络架构和通信方式,实现微电网标准化、模块化集成。

起止时间:2016-2020 年

交互式智能用电与需求侧响应

研究目标:构建电力负荷需求响应的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智能用电管理与服务平台,实现智能家居、电动汽车等柔性负荷参与电网互动响应。

研究内容:基于大数据分析实现群体用电行为精细化描述;研究需求侧资源动态响应特性及响应潜力评估技术,提出配用电侧信息模型和用户交互接口解决方案;结合智能用电接口标准研发适用于工商业用户及电动汽车的需求响应智能控制终端,提出关键家庭用电设备、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用电负荷特性及智能电器的标准接口。

起止时间:2016-2025 年

FR:国家能源局